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:不經常刷存在感,並不代表他褪色了


香港明星黎明,上世紀九十年代事業如日中天,位列香港“四大天王”之一。


“四大天王”其他三位,張學友主打“唱功”,劉德華主打“親民”或“演戲”,郭富城主打“跳舞”。那麼黎明的特點是什麼?


黎明缺乏像張學友的《吻別》和劉德華的《忘情水》那種傳唱度極高的“國名歌曲”,他是靜態歌手,唱歌很少跳舞,也不太會跳舞,影視事業似乎也不溫不火。


有人說,他外表溫文爾雅,很有文藝氣質。沒錯,文藝氣質讓他勝任了《甜蜜蜜》、《半生緣》、《梅蘭芳》之類的文藝片。可是,這個特點“虛大於實”,與其他三位的特點不匹配。


如此尋找天王的特點,其實有失公允。 “四大天王”畢竟是歌壇的“四大天王”,他們能獲封此銜,是因為各自的歌曲席捲了華人市場,還壟斷了香港的音樂獎項。至於後來大家樂意多領域、多方面地評價天王們,則是一種更高的要求和期待。


黎明成為“四大天王”的原因絕不牽強。 1992年前,他和張學友、劉德華三人歌唱事業輝煌,在香港被稱為“三劍客”,直到“曲線救國”、從台灣走紅後殺回香港的郭富城加入後,才組成了“四大天王”。坊間只會說郭富城擠掉了李克勤的“四大天王”席位,而不曾說黎明險些落選。


黎明的特點也不只是文藝那麼乏善可陳。如果說他在1990年代前期深情款款的曲風在香港歌壇有點爛大街,那麼1996年後他轉而主打電音舞曲,並一路發展成專屬特點,就是在創作單一的港樂中獨樹一幟。


黎明並非一開始就認定要將電音舞曲發揚光大。他在1996年粵語專輯《Perhaps》中嘗試了搖滾、迷幻、清新等多種歌曲風格,初衷只為創新。這次大膽嘗試回報甚豐,銷量和獎項雙收。嚐到甜頭之後,他於同年又發行了舞曲、布魯斯兼有的國語專輯《DNA出錯》,再次成功。


然而,這種“廣撒網”的方式,垂直度不夠高,他日熱度退去,人們很可能記不清黎明的專屬風格。可能是為了定位“精準化”,黎明逐步確立並不斷強化電音舞曲特色。 1997年發行的電音專輯《Leon Sound》就是他“廣撒網”後“擇優而從之”的標誌。此後,《我這樣愛你》、《Leon Now》、《眼睛想旅行》等專輯都主賣電音舞曲。


新曲風嘗試、以及專攻電音舞曲,是黎明在90年代後期的轉型。這種專業化的特點,會被普通觀眾認為是前衛、時尚。



進入新世紀,“四大天王”開始淡出歌壇。儘管演唱會還照開,但發專輯頻率銳減,又淡出頒獎禮,歌唱事業終究不如90年代紅火。


在此基調下,張學友大膽推出一張粵語爵士樂專輯,劉德華再貢獻兩首“國民歌曲”《練習》和《恭喜發財》,郭富城偶爾挑戰著高難度的演唱會。那麼黎明淡出的程度又怎樣呢?


黎明早在1999年退出香港頒獎禮,結束了“音樂獎項收割機”的生涯。 2000年他推出《全日愛》,將黎式電音舞曲推廣到大中華地區,並創新地為《全日愛》拍攝了CG動畫和真人結合的MV。這既是90年代事業的餘暉,短暫卻灼目耀眼,也算是90年代的輝煌續燃。在2002年發行粵語專輯《Homework》後,黎明基本淡出了樂壇。


儘管黎明此後還推出過《Love & Promises》、《一個故事》、《是我》等原創專輯,可是發片頻率遠低於全盛期,新歌人氣也大不如前,“突圍”的歌曲也就電影《大城小事》主題曲《兩個人的煙火》。黎明也曾說,目前市場上作曲家寫的歌暫時不太適合他,等他們有了好歌再去嘗試唱。


在歌壇,黎天王不再做一線拼命三郎,也不復當年的熱度,卻還是有不少“創新”。


2011年,黎天王編、導、演、唱集一身,不惜工本和時間製作了《See You Later》(粵語版《遲D見》)的3D版MV,絕對是華語音樂史上首例。這是黎明在《全日愛》MV後又一次全新、超前的MV製作嘗試。


2011年6月,黎明旗下公司研發出一種適用於智能手機系統的娛樂共享軟件“樂LOOP”。黎明進軍新媒體市場,打破傳統娛樂營銷模式,創新之餘還很有商業頭腦。


2016年,黎明在香港中環海濱摩天輪旁舉行了八場“黎明Leon 30th Anniversary Random Love Songs 4D in live 2016”演唱會。這次4D演出包含視覺、聽覺、味覺及觸覺享受,開創了香港港演唱會歷史的先河。


可見黎明雖在台前淡出,但創新熱情並未減退。


即便在他近兩年為雀巢咖啡拍的廣告中,也透出自己不願墨守成規的態度。他將自己的經典情歌《情深說話未曾講》和《對不起,我愛你》改編成了講述咖啡的搞笑歌詞。原唱歌手親自顛覆原深情歌曲,並用冷面笑匠的功力來表現,令人眼前一亮。此次改編的歌可算半首新歌,而廣告音樂專輯又像極了MV,也屬於黎明在樂壇的新動向和創新。


淡出的黎明真要將幕後進行到底,成為了不少樂壇新人的幕後推手。身為香港百仕活娛樂事業有限公司和a music東亞唱片製作有限公司的老闆,黎明在新世紀培養了衛蘭、JW(王灝兒)、李治廷等樂壇新人。他還在2012年開展過“iStar自拍選”,意在發掘音樂界的新血,也開創了網絡選秀的新步伐。如果非要將這些也歸入“創新”範疇,那就是——“創造機會給新人”。


在新世紀,黎明能繼續保持音樂潮流領軍地位,又能退居幕後扶持歌壇新人,其樂壇貢獻變得更加深遠,比之其他三位天王也是不遑多讓。



2016年,劉德華、張學友、郭富城三位天王在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影帝獎項爭奪中相遇,獨缺黎明的身影。這無疑讓大家想到黎明在影壇的沉寂。


自從2008年出演陳凱歌執導的電影《梅蘭芳》中的中年梅蘭芳一角後,他一直缺乏電影佳作,演技也得不到出色發揮。倒是2015年電影《王朝的女人·楊貴妃》中“馬震”梗讓黎明火了一把,卻和電影品質絲毫無關。


大家可以為黎明在新世紀影壇的運氣捉急,卻不必懷疑他的魅力和能力。


黎明飾演的大師梅蘭芳雖然被說稍欠神采(可能是沒有京劇功底的原因),卻被陳凱歌評價為飾演梅蘭芳的不二人選,即便張國榮在世也沒他合適。


就金馬獎而言,儘管劉德華和郭富城都是兩屆影帝,但黎明在2002年憑《三更之回家》斬獲的金馬影帝,是“四大天王”中最早的。這個“影帝最早”的說法經常被黎明用來笑懟媒體。只要角色精彩,劇本到位,黎明的演技可以是影帝級的。


黎明願意嘗試新事物的態度在影壇依然適用。 2017年,黎明又成為了“四大天王”第一個做電影導演的人,作品是自編自導自演的《搶紅》。儘管該片口碑、票房都失利,但他說“拍電影不怕失敗”。黎明早在2004年拍電影《大城小事》時就做過製片人和編劇,也曾導演不少MV,此次導演電影是想“真槍荷彈”地干票大的。


黎明曾說,電影需要不斷改變創新。這次《搶紅》的失利並不能阻止他在電影製作方面的繼續探索。他也曾參與過動畫電影項目,只可惜作品無緣問世。淡出歌壇、甚至影壇也不活躍的黎明,對電影的幕後工作依然躍躍欲試。


對外界的質疑,黎明比較豁達,甚至在《今夜百樂門》節目上自嘲演技唱歌一般也能做天王。他甚至排斥天王稱號,曾爆出“金句”:“在這世界上,不存在天王,所有演員都是地球人。”


黎明說過:“我覺得玩風帆同做人一樣,要能屈能伸;同娛樂圈的事業一樣,有起有跌。”他對星途起伏看得很開,不那麼在乎輸贏。事實上,他只是沒以前那麼紅了,卻並沒有過氣。


黎明說自己沒什麼雄心壯志, 只是隨心工作而已,但他不會輕易言退:“男人的魅力來自工作,男人一旦退休離開工作,就是已經喪失魅力。”


黎明還曾說:“潮流就是永遠做一些適合自己的事情,不要做over的。”或許這句話一語雙關,一者他樂於創新、追趕或引領潮流,二者他認為當前做幕後很適合自己。


氣質文藝、曲風時尚、樂於創新,我行我素等,都是天王黎明的特點。相信這位愛創新的天王一定會適時給大家帶來新意和驚喜。